上周用车市场火药味太重,一时间好像回到了张馨予的戛纳红毯现场,冲突传千里,但是这种结果对用户来讲其实完全没有用,除非你算上看了热闹缓解了工作压力这一点。
在经历过几次路不熟绕路、师傅不帅为什么还要加我微信之后,很多人发现用车软件市场归根到底还是要回到体验上,营销、宣传、炒作和补助只能让你痛快地下个App,尝试性地坐几次车,而能否长久用下去,是要考虑这事儿性价比高不高的,打车券能加分,增值服务能加分,但体验能直接得分——这个早已被说烂的概念,又一次站在了风口的最前方。
这个市场的现状,百花齐放,竞争激烈又各花入各眼,但最终受益是大众,就是好事。就像这次的易到用车早餐车:打个专车上班已经够享受了(甚至从北十环打到东二环已经可以说是有点奢侈了),再加上司机在上车前为你提前备好了早餐,有那么一刻,你可能会发现和这辆车、和司机师傅,有了那么点共同语言,甚至不聊天的你,没准也愿意跟司机寒暄几句。
对品牌来说,个体真实的好感,远比收到“好评如潮”要来的实惠得多。
这次易到早餐车主要有这么几个亮点:
发力细分领域
能够早上花钱打专车上班的人群必定是高薪阶层或者至少是白领一族,他们希望能够实践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morning plank,再比如谷物早餐。但是他们不是小公举,睡到自然醒已是奢求,更别提吃早餐。易到用车推出早餐车,无疑会在这一细分领域中赢得口碑。未来,是否会根据更多人群设立特定的专车项目也是今后的一大看点——比如,针对广告人加班的项目。
而且,易到用车内包装的文案也体现出来他们对这个市场的了解:“天天吃早餐,股票涨停板”——这款包装在股市低迷的几天被用户热烈转发,“天天吃早餐,不误马甲线”则经常摆在用户的跑步机上,被用户拍照转发。
积极跨界合作
用车软件从单纯的用车升级到生活服务社交平台模式。这次易到用车和“家乐氏”谷物以及新希望乳业旗下“何不”纯牛奶联手推出早餐服务跨界合作,产品的终极目标还是希望通过线下服务增强用户对品牌的粘性。
说到用车软件和早餐的结合,最近其他软件,如Uber,滴滴也在投放早餐车市场,而最终大家还是会PK服务,优质的服务赢得一切。
司机专业化
提到乘坐体验,司机的专业性、服务性等因素都会成为重要的因素。最开始大家担心所谓的黑车司机,与其说是担心有风险,不如说是担心效果不好——路不熟,态度不好,车内环境差等都是潜在的顾忌所在。简单说,细节决定一切,价格差不了太多,服务水平更显关键。而清晨有人会提醒你车上有早餐,人该有惬意的时光,哪怕仅有五分钟,或是司机跟你说一句“早餐好不好吃”,会不会让你有种莫名的亲切感。
B2B+B2C“双模启动”
用车软件的每一辆车,每一个司机其实就是一个一个迷你的“线上线下活动”的执行者。线上下单,线下接送,每一辆车可是理解为自媒体,也可以是移动电商,一条龙服务。每一辆车的服务都是独一无二的体验,因为有司机这个“活人”做线下执行和沟通。
易到用车这次早餐服务的合作对象是家乐氏谷物与何不纯牛奶,其实这是共赢模式,里面有B2B的联手,更有B2C的终端落地,这也是B2B2C的完整思路。尤其是目前用车软件都在寻找B2B用户,大家联手将品牌效应实现共赢,同时也能一起借力把品牌效应推到C的终端。想想一盒谷物麦片,一盒牛奶,在特定的用车环境中也会增强品牌体验度,这比单纯的零售模式来得更体贴。
易到用车就像一个综合性服务平台,未来也可以吸引更多合作品牌加入,将B2B和B2C模式一起展开,其实丰富了企业合作伙伴阵容,也能更好地给终端用户提供多元化和差异化的服务。
用车软件市场还是得多用点心在服务上,好的服务不愁没有用户。把每一次服务做到最好,做用户体验做上去,这样也不用浪费时间去做无谓的争风吃醋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