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高雅艺术 你要随时准备起身鼓掌!
》》》会务公司《《《
这是一项由《华盛顿邮报》发起的实验项目,美国华盛顿L'ENFANT pLAZA地铁站里,一位身穿长袖T恤,牛仔裤,头戴一顶华盛顿国民棒球帽的年轻人,手里拿着一把小提琴。不必多说,也知道这是街头卖艺的场景。精明的年轻人先将一些零钱放在盛钱的布袋里,想象着它会有种子一样的效果,随即放在自己前面的地上,准备演奏。
地铁站对上班一族来说是个快速的流通站,这些街头表演者也只能算是城区街景的一部分。有多少人会放慢脚步驻足聆听呢?他真的演奏的很差劲吗?如果他真的很棒呢?
贝尔应实验项目要求在地铁站里演奏
这位深藏不露的演奏者正是神童约书亚·贝尔,39岁就被誉为国际小提琴大师。在参加《华盛顿邮报》的这个实验项目前两天,他才刚刚在波士顿交响乐大厅演奏过,较好座位的票价是100美金。
从酒店到演奏的地铁站,只有三美元的距离他打了辆出租车,不是因为他的脚有问题也不是因为懒,而是因为他手里这把价值350万美金的小提琴。这把一直伴随他演出的小提琴是意大利斯特拉迪瓦里家族在1713年手工制作的名琴。而在这个周五早晨的L'ENFANT pLAZA地铁站里,匆匆走过的人们却把他当成另一个街头乞丐,完全没有人注意到他,更不用说认真听他演奏了。
43分钟的演奏只换来7.17美金
美妙的乐曲在地铁中环绕,贝尔演奏了世界上最为复杂的篇章,却只换来了32.17美金的收获,除去之前预先放入的25美金,大师43分钟的演奏只换来了7.17美金的回报。也就是说,投钱的人几乎都是给的25美分,这种面值的硬币丢给乞丐都会觉得不好意思。
美国国家交响乐团指挥史拉特金(Leonard Slatkin)说,“即使约书亚·贝尔没有被认出来,只被当成一般街头艺人,凭他的音乐魅力也能受到关注。”史拉特金推测,在1000人里,至少有30—40人能够辨别音乐的好坏;75—100人将停下脚步,花点时间聆听;最后,约夏·贝尔应该至少有150美元的收入。
但结果总是让人出乎意料,贝尔有些沮丧。“在音乐厅里演出时,如果有人咳嗽、手机铃声响了都会让我感到心烦,但是在这里,当有人欣赏的留下一美元时我很感激。”要知道约书亚·贝尔的演出酬劳按每分钟1000美金来计算。显然,这个周五的上午,很多人错过了这场精彩而又免费的演出。
高雅艺术究竟离我们有多远?
实验结果最终刊登在《华盛顿邮报》上,并获得普利策特写奖。但实验结果让人有些尴尬,不禁让人们思考高雅艺术究竟离我们有多远?究竟是环境造就了艺术还是艺术本身价值无底线呢?没有了绚丽的外衣,艺术家、音乐家们还能靠“绝活”养活自己吗?
艺术绝不是尘封在博物馆中的文物,它需要传播
高雅艺术对于视听效果有一定的标准,表演场地气质不凡,这就决定了它的价格只高不低。环境固然重要,但并不影响艺术被传播。几百元的票价只是起步,动辄就要上千块,很多热情在此终结。不用很久,“看不起的艺术演出才是最好的”就会在人们心中固化。艺术家的艺术造诣必然无人可替代,但如果当外界的视线只停留在“用的是多么昂贵的小提琴”或者“艺术家按每分钟挣多少钱”的话,这本身就是对高雅艺术的一种扭曲。
匆匆而过,我们错过了多少美好的事物
艺术的好与坏大多都是先从一些专业人士开始评判的,可谓是大众了解艺术的风向标,还请谨言慎行。放低票价,多尝试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地点环境,普及和熏陶艺术氛围,才是传播艺术的重中之重。说的头头是道,没有欣赏的观众,也就没了势气。
听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家演奏最优秀的音乐,说不定下一个遇到大师的就是你!当幸福来临时,不要再匆匆离去,它就在你转身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