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关活动策划公司:烧钱需要战略思维 否则容易掉入死亡深渊
》》》上海品牌策划公司《《《
现在你的车快没油了,但是你还在高速上,你该怎么办?只能到处找加油站加油,如果没有找到就死了。但是如果你不继续开,停下来也是会死。
创业成功其实是个小概率事件。每一年都会有很多创业公司面临倒闭或者转型,但这是一个尝试的过程。一般来说,80%的企业最终会被淘汰。投资者投10个项目,可能成功的项目就2-3个,这是很正常的比例。而今年的淘汰率会更高。
从2013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国内创业公司的数量急剧增加,天使融资成功的有几千家。但是到今年年底肯定有上千家创业公司无法坚持下去,这是必然的趋势。因为商业模式很容易验证,当创业公司商业模式有问题,没有能力拿到下一轮资金的时候,烧钱商业模式的缺陷会使公司生存更为艰难,这样的公司可能就倒闭了。
我觉得今年是特别重要的一年。按照以往的融资节奏,这些过去18个月拿到融资的创业公司今年年底之前应该是融B轮的时间,除了特别优秀的创业公司3-5个月就能完成B轮融资,平均来说,6-12月是一般创业公司B轮融资所需的时间。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其实市场上能够投资B轮的机构并不是很多。我了解的情况是,目前市场上真正靠谱能够给1000万美金或者5000万人民币的投资机构,不超过100家。其中我觉得很好的可以推荐合作的机构仅20-30家,这还没有排除一些投了创业公司的竞争对手的机构。这样来看,合适一个创业企业的B轮的主流投资机构也就20家,还有10-20家可能需要碰碰运气。
以目前最火的O2O行业为例,现在这个行业有上千家创业公司,最后可能只有不到100家会获得B轮或C轮融资。而且在资本市场降温的环境下投资机构会比以往更为谨慎,因为即使投了1000万美金,可能也只能支持创业公司烧8-9个月。
从创业公司的角度来讲,他们也在经历一个被筛选的过程。一方面,他们的命运由用户决定。在某个细分领域,消费者最多有三个备选的应用,其它同类型应用可能没有机会获得更多用户。另外一方面,资本也会选择。有限的几家偏晚期的基金会选择更加优秀的团队,运营效率更高的公司,其它得不到资源、得不到用户倾斜的公司就会被逼着淘汰或者转型。从目前我观察到的情况,这种创业公司两级分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资本倾斜比以往更甚。
对于那些在B轮没有融到资的创业公司,比如O2O类创业公司,他们也被逼着在未来的6-12个月做出决定,或者转型或者放弃。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市场上会有B轮死C轮死的说法。我接触的很多创业者都希望跳过B轮这个门槛,继续生存下去,因此现在他们的期望值也在降低。之前接触过的一些优质的公司B轮融资可能就800万美元了,估值仅1亿美元以内,这就回到了两三年前整个投资市场的估值水平。
实际上,即使是成功获得B轮、C轮融资的创业公司,也有可能会因为烧钱大战而不幸掉入死亡深渊。现在很多创业公司烧钱的情况,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之前的商业经验和判断了。因烧钱而死的创业公司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司盲目烧钱,自己把自己给拖垮了。比如2011年百团大战,当时几家领先的公司烧钱很厉害,大量做广告,大额补贴商家和消费者,每一单都是赔钱的。但是在疯狂烧钱的同时,公司运营、用户体验都没有跟上,后期融资又没有接上,烧了上亿美金之后资金链就出现了问题。
剩下大众点评和美团两家产品运营比较强、融资也很稳健的公司,成为新兴巨头。历史会不断重演。接下来12个月在O2O或互联网金融行业肯定会出现类似的经典案例。
还有一种被称为to VC的公司,他们并不是像小米、滴滴这种具有战略思维的在烧钱,而是盲目着重于数据增长,然后再拿给投资人看,以此进行下一轮更大规模的融资。
从本质来看,这并不是正常的商业循环。当一个公司创始人的目标不是建造一个伟大的企业,而是简单地把企业规模先吹起来,到最后资本跟不上的时候这家公司就会出现问题。
另外一种情况是,即使创业公司在烧钱大战中有明确的目标,但是还没有等到将对手拖垮,自己就因为资金跟不上而先死掉了。毕竟烧钱是个消耗战,有主观因素,也有运气因素在里面。打个比方,现在你的车快没油了,但是你还在高速上,你该怎么办?只能到处找加油站加油,如果没有找到就死了。但是如果你不继续开,停下来也是会死。
同样的道理,创业公司有两个选择,可以找风投融资或者战略性地把其它同行拖垮,之后再走上盈利之路。这也是目前大多数O2O公司的玩法。不过有时候其它公司还没死,公司自身烧不起死了的情况也很常见。所以如何有效地烧钱,如何在烧钱之后留住用户对于创业公司至关重要。
不管是烧钱还是融资,都要回到公司的本质商业模式上来。
我从事风险投资的十年中,见证了很多企业成功和失败。我认为模式和对应的市场机会是导致成功与否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每个创业公司的商业模式是有一定时间窗口的,一般为3-6个月。这就需要创业者在市场变化时有足够的能力去调整公司战略以适应这种变化。如果创业者商业模式并无太大创新,而且当时的市场机会不是特别成熟的话,即使再好的团队费了巨大努力,结果可能是事倍功半。
当创业者对于市场机会的把握没有问题时,那就再看商业模式是否可行。比如电子商务,即便京东这样的企业,在发展初期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他们的优势在于平台模式,这种模式容错空间很多,也很容易被外国投资者所认可。相反地,电商若走的是自有品牌模式,其容错空间就很小。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所有的错误和损失都要由这家电商来承担,扩大规模和控制质量之间就出现了矛盾。再加上创业企业都会有很多缺点,这些缺点因为模式问题而暴露出来,管理失控、战略失误、融资时机错误,这些因素让本来处于高速发展的企业一下处于收缩状态,不再是高增长的企业了。
让我印象很深的公司是凡客。联创策源在A轮就投资了凡客,后来陆续几轮都有跟投,因此我们对这家公司较为了解。凡客走的自有品牌模式和平台模式不一样。自有模式成功案例就很少。因为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那都是你的问题。这种模式在国内外都没有被验证。虽然他在行业中发展最大,但仍然出现了很大问题。
除此之外,创业者学习能力和格局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创业公司未来能走多远。我之前遇见过一个创业者,他可以是个很好的CTO,但他非要去做CEO,最后把自己逼到只能做一个很窄领域的CEO。因为其商业运营和管理能力较弱,又没有汇聚人才的能力,到最后只能拉来他认识的同学组建团队。这样的企业成长性不够,公司的规模也不会很大。
现在碰到很多这样的情况,五个优秀的创业者,本来分别适合做CEO、CTO、COO、CMO、CFO的人,各开了五家公司。如果他们合在一起开一家公司有可能成为携程或大众点评这样伟大的公司,但他们更想自己做老板。加上他们找人找团队的能力很差,最后大家都没能做成特别成功的公司,这也是十分遗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