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Time谈电商程序化购买之经验》》》会务公司《《《
平台电商重在建站内消费数据库
我们以AdTime服务多年的客户亚马逊为例来解释这个抽象的概念。虽然随着互联网整体流量入口的减弱,效果化的营销越来越难。但AdTime通过分析亚马逊多年积累的客户投放数据,抓取到消费者曾经通过哪些活动有过购买行为,以及有关购买深度、购买次数的数据,借助AdTime专业的数据分析平台,帮助亚马逊做自己的用户数据库,然后结合每一次的投放进行相应的优化,找到了更适合的目标群体。
DSp优势在落地效果而非品牌推广
对于绝大多数的电商来说,之所以选择DSp这种广告形式,看中的还是最终的落地效果,无论是点击、注册还是最终的购买,都是他们关心和看中的点。而对于很多品牌客户而言,它们对品牌形象的要求高,相应的对媒体的选择要求也很高,电商平台则不同,他们不在乎投放的是哪些媒体资源,只要能带来有效流量,效果立竿见影就可以考虑。
不应一味强调新增用户
新增用户是电商在初期推广时特别在意的一点,但对于成立时间比较久的平台型电商而言,新增用户的培养就比较缓慢。为什么会这样说呢?首先,在pC端,平台客户经过多年的行业积累已成长起来,用户已经沉淀的差不多了,想要增长新的用户比较困难。其次,想在移动端新增用户也不乐观,这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虽然移动端市场很庞大,客户也一直都有推广需求,但试水初期,客户还是将快速增长用户的期望放在pC上;二则拥有移动端购买习惯的用户已经固态化,想要争取没有养成移动消费习惯的用户,仅靠短期的几次推广又很难实现。
整合独特媒体资源成DSp竞争点
这么多的DSp公司,电商广告主该如何选择呢?除了必备的技术和策略外,于捷提出还要看它整合特有媒体资源的能力。
不同于国外单一的DSp平台,国内的DSp公司比较复杂,他们需要对接部分独特的媒体资源。这主要基于国内外广告市场的差异,相比于单一的国外媒体资源,国内的媒体资源种类庞杂,这时就需要DSp与其特有媒体资源相配合。例如,AdTime在整合女性类媒体资源方面占据一定优势。在为客户SYOSS(丝蕴)做视频整合推广时,借助独有的大数据平台,AdTime选择25-40岁女性覆盖比例高的视频媒体进行广告投放,并在执行中实时监测以不断优化投放比例。最终,目标受众覆盖比超过了41%,总曝光数也超出预估的16.3%。
跨屏投放比例不应迎合老板喜好
于捷坦言,虽然不同的客户诉求会不同,但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广告投放不少取决于老板的工作经历和喜好。很多电商企业不愿意在线上做广告,而是偏好线下硬广,投分众、投框架、投大屏,甚至是电视、影剧院。
跨屏投放比例虽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目前DSp公司是有能力通过分析既有数据来优化投放比例的,相比于骨感的个人喜好,数据则更为客观、丰满,用数据说话,这在确定投放比例上再恰当不过。
移动端迟早破局,预算调整要跟上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很多的资源都转向了移动端,而且伴随着H5技术的成熟,未来移动市场将有可能迎来破局。移动电商这种更为便捷的方式会为绝大多数的用户所接受,移动端的销售额也会远大于pC端的销售额。这导致广告公司和客户不得不进行相应的转型来适应市场的发展。虽然广告主目前并没有减少pC端的广告投入,但在移动端的广告预算却越来越多,直接新增移动端的预算对于广告主来说不失为是一种积极、稳妥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