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店试衣间暗藏秘密 身材和气色会因灯光而变化》》》年会策划公司《《《
一会儿“年轻美丽” 一会儿“老了十岁”
这两天,英国美女阿曼达的一组照片在网上火起来。原因很简单——她穿着同一条冰蓝色的裙子,跑去了英国10家非常畅销的服装品牌的试衣间拍照,却发现,试衣间里的自己,一直在变。
根据试衣间里的不同镜子和灯光,阿曼达的身材时而纤细苗条、时而赘肉毕露,肤色也时棒时糟,有时“年轻有精神”,不一会又“老了十岁”。
对此英国专家解释,其实试衣间里的“秘密”有不少,比如有些试衣间里,镜子两边有条形灯自下而上打光,所以显得腰部很苗条,而且光都聚集在脸上,显得气色很好;而有的试衣间里镜子从天花板一直接到地下,平平地贴在墙上,头顶是一个巨型荧光灯,没有其他灯光做修饰,所以在镜子里任何缺点都会被放大。
对此,一些网友半开玩笑地点评,“逛街时一定要小心这些‘心机’镜子!”
镜子+灯光,出现pS效果
实际上,这样的情况,不光是英国,哪儿都有。那么,试衣间里,真的藏着许多“心机”吗?
昨天下午,现代快报记者先来到报社所在大厦的健身房,对着墙上的普通镜子拍了张照,之后,又分别来到位于新街口附近的5家服装店,穿着同一件衣服,去试衣间一探究竟。
在报社健身房及之后的5家服装店中,记者都站在试衣镜前约25厘米-30厘米的地方,不过,因为镜子本身以及灯光的原因,记者的身材和气色,却有了不小的变化。
立镜加白光:更白皙
进入的第一家店,是某日本品牌服装店。试衣间中的镜子,是一面紧贴于墙面的立镜,试衣间上方的灯光,是较为柔和的白黄色。镜中的记者,较为“写实”,和平日里的自己,并没有很大的差别。不过,清爽的白色灯光和墙壁,还是让记者的皮肤显得白皙了不少。
镜子斜放:“长高”4厘米
第二家店内,镜子斜靠在墙上,和墙面约成15度,乍一看,记者腿修长不少。“镜子这样放,显得人高挑嘛,很多店都这么摆。”店员说。而记者在这家店所在的大型商场转了一圈,发现确实如这位店员所说,不少店家,都选择将镜子斜放。
记者将在这家店拍的照和在报社拍的照片放在电脑上比对。发现在报社所拍的人身长为9.9厘米,在服装店的则达10.15厘米,如按记者160厘米的身高按比例换算,斜放的镜子,让记者“长高”了4厘米。
镜侧放两条灯管:一秒变出好气色
记者随后到了某美国品牌时装店。试衣间内,位于镜子两侧、沿着镜子竖边放置的白黄色灯管,记者立马看上去气色非常好。
这样的灯光布置在阿曼达的实验中也出现过,英国专家说,这是典型的“魔镜”,两边打着稍偏黄的灯光正好在镜子中间形成环形光晕,一般可把人腰部照得很苗条,同时显得气色绝佳,脸漂亮了不少。
镜子有“魔力”:瘦身效果最佳
第4家是一家售卖运动品牌的商店。在宽大的试衣间里记者发现,这里选择了在镜子后方安放白色背景光的做法,同时,试衣间的上方也放置了两盏白灯。这使得试衣间里的光线清爽而柔和。此外,不知镜子有什么“魔力”,镜中的记者,看起来似乎比平时瘦了不少。
一束顶光:缺点全暴露
在最后一家售卖某香港品牌的时装店,记者却没有获得如前几次一般的美好体验。在没有其他辅助光源、周围光线又比较暗的情况下,试衣间正上方的一盏顶灯,不仅让记者局促地发现了腿上的赘肉、衣服上没有熨平的褶皱,同时,上方直接照射到脸上的顶光,将记者的额头与颧骨突出,效果有些恐怖。
调查:带增高效果的镜子,最受服装店欢迎
在淘宝上,一些镜子店特意打出“显瘦镜子”“人变瘦变高”的广告,用来吸引客户。
“我家的镜子是在宽度不变的前提下,稍微把人拉长一些,这样整体看起来,就显得人高挑一点、瘦一点,不会很夸张。”一家店的客服人员介绍,他们家的镜子大多是长条和长椭圆形状的,因为这种镜子自带“增高”效果,因此很多开服装店,或者开淘宝店需要自拍卖家秀的,都会买这款镜子。
原理:3层水银+两条灯管,胜过“pS”
另一家镜子店的店主徐先生还向记者推荐了一款加厚的镀银镜,他表示,普通的镜子比较暗淡,镀银镜镀了三层水银,此外还在背后涂上银膜、铜膜,以及两层防水保护漆,比普通的的镜子照出来清晰。在南京从事门店装修行业的陆先生告诉记者,水银镀得多,反射的光也就多,镜子光感强,加上试衣间灯光配合,看上去会使色彩显得非常鲜亮饱和。
至于灯光,也是试衣间里重要的一环。以记者探访的镜侧放置两条灯管的试衣间为例,根据在美国学习电影摄影的知乎网友“陈八冬”解释,这种布光方法能够给人明亮的眼神光和立体感,效果很好;此外,营造暖黄的色彩,给人较好的气色而不至于太苍白。
消协:一定程度上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快报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镜子属于镀膜玻璃的一种,没有单独的镜子标准。加厚银镀层的做法,也并不违反相关标准。
至于对于商家使用镜子、灯光等技巧的做法,江苏省消费者协会相关人士指出,虽然情节不严重,但理论上说,商家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她表示,商家如果使用有美化效果的镜子,应如实告知消费者。如果有消费者就此投诉,他们一般会让经营者纠正,避免误导消费者。
(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