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苏宁牵手,谁笑了谁急了》》》上海展会公司《《《
8月10日最大的商业新闻,自然是马云和张近东亲密牵手。通过百亿级相互投资入股,苏宁和阿里联手打破电商竞争格局,无论是万亿级的平台销售规模,还是近3000亿的收入规模,都形成明显领跑之势,难怪抢足各方眼球。
多数分析认为,苏宁将获得阿里资金及流量支持,阿里获得苏宁物流等线下服务,双方是天作之合,刚发了耀眼财报的京东将倍感压力,刘强东和奶茶蜜月都过不踏实。
这就有点多虑了。首先苏宁与阿里此次牵手,苏宁最终可以获得的并不是283亿元现金,而是143亿现金以及需要用140亿现金去购买的2780万股阿里新增发的股票,也就是说,这次是苏宁和阿里通过现金加交叉持股而牵手,是相互需求,也是相互安慰。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面对这个百亿级的投资合作,最应当感到欣慰的恰恰可能就是京东,因为这证实了京东多年坚持的电商必须做实线下的战略布局。看看马云8月10日的讲话,几乎就是多年前刘强东讲话的再版,而当初,马云对京东看似笨拙的花大价钱布局全国物流和仓储的做法,曾是多么地不以为然。当时一众看客也基本上顺着马云的说法,大谈电商轻资产才是真NB,嘲笑刘强东把本来可以外包解决的物流难事揽在自己身上,造成京东长时间的资金紧张,更令京东的营业规模远落后于阿里。
不过聪明如马云很快就看懂了京东的门道,迅速改变了战法。从投资菜鸟物流开始,阿里对于做实电商线下的渴望就溢于言表且行动迅速。其后的事实表明,以平台战略崛起的阿里系电商,与从蹬三轮送货起家的京东实在是基因完全不同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无论怎么开疆拓土,都很难在短时间里做实线下服务。而在电商自营方面,物流和仓储布局基本完成的京东,却以更明显的线下竞争优势给阿里系造成新的压力。虽然京东仍然不盈利,但其收入规模增速已快于阿里,京东刚宣布以7亿美元投资永辉超市,则是在进一步做实线下。
在此期间,张近东则以类似看起来笨拙的方式大力从线下投资线上,试图带领苏宁这个连锁商业时代的线下巨头成功转型线上。为此张近东不惜承受多年亏损,着力打造苏宁的O2O生态,迄今进展可谓不小。但相对于京东、阿里天然的电商基因,苏宁的O2O转型看起来很不轻松,在新的竞争格局中要想获得根本突破,与互联网巨头联盟大约是最好的选择。苏宁若不和阿里牵手,保不齐也会以某种方式与百度、甚至腾讯及京东联手。
从未来趋势看,阿里与苏宁牵手后的预期收效是可观的,即实现线上流量共享和线下服务协同。短期内这对苏宁的价值贡献更明显,因为苏宁缺线上的流量;假以时日,这对阿里的服务增量也会出现,因为阿里线下相对空虚。但这一切收效的前提是,苏宁阿里两家风格完全不同的公司真能实现互通协作。
即使阿里和苏宁的牵手一切顺利,他们最有可能实现的其实是自救,而非某些分析一厢情愿的所谓称霸电商市场。以已经形成的互联网入口、尤其是移动端入口来看,别说阿里与苏宁,就是阿里加百度,相对于腾讯也不占据绝对优势。微信加QQ形成的近十亿级移动端入口、流量和活跃度,给了京东和腾讯在移动电商时代最大的先天优势,除非新的硬件应用和场景革命出现,阿里或百度目前和谁联手,或许都落后一程。
说到这里,你可以眼红京东好运气,但更要敬佩小马哥和同为腾讯、京东投资人的张磊,如果没有他们的战略前瞻布局,搭不上微信快车的京东商城,在今日就真是一座危城。
由此可知,面对苏宁和阿里牵手,最有可能着急的或许不是京东或腾讯,而是百度、国美以及当当等规模更小的各路电商。国美近年来的战法颇为独特,在最初线上尝试并不成功之际,国美果断反手做实线下连锁店运营效率,确保收入、利润和现金流的稳定增长,再通过金融等关联布局,在今年开始加大对线上零售业务的投入。这种战法确保了国美的稳健生存,但外界也看得明白,仅这样单打独斗下去,国美的未来也不那么明朗。至于当当等规模更小的各路特色电商,就更有各不相同的隐患和危机,规模太小是他们的致命麻烦。
如果说腾讯和京东联手还没有让这些中小型电商冒汗,苏宁和阿里牵手应当会惊醒所有此前的围观者。国美、万达以及各路中小电商,如果他们不能放开胸怀寻找联盟,迅速有效实现整合,在未来的电商竞争格局中,腾讯加京东、阿里加苏宁,足以形成双寡头主导的竞争格局,当前看起来仍各有一定优势的商业玩家们,将难以拥有未来电商发展空间。
时间不多了,头儿们加油吧!至于刘强东和奶茶,不妨继续安心享受蜜月。人生难得时光,何必心思摇晃,待到秋来风景异,再大战移动电商。
(哈佛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