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社会化营销Campaign“好玩不叫座”?》》》上海公关公司《《《
你是不是觉得美国版士力架的Campaign有点严肃,没有国内的好玩?但是又困惑:为什么国内的“好玩不叫座”呢?
——这就是近几年,社会化营销界的一个误区:盲目追求“好玩”,制造了大量的、空洞的社会化营销战役;却全然忘记了:社会化营销的目的是什么?
“好玩”不是衡量一个社会化营销战役的首要标准!
社会化营销的目的要促成粉丝的互动(和品牌互动;和自己的社群或陌生网友互动)。如果一个Campaign充满了乐趣,但没有给消费者任何互动的动因、条件,都是无意义的。这样的乐趣也就是“一笑而过”。
具体来说,“You are not you when you are hungry(你饿的时候就不是你了)”社会化营销战役,有三点值得我们深度思考的:
1,洞察远胜创意。这个社会化营销战役有着深刻的消费者洞察。“You are not you when you are hungry”(你饿的时候就不是你了):这是很多人在饥饿时的情绪体验。比如:如果我饿时,我就情绪急躁。而“饿搞饥饿表情”,洞察单薄。
2,制造社交机会。“界面”在评价这一社会化营销战役时,把士力架的包装比喻成“实体社交工具”。我认为这个比喻很到位。戏剧化的(Dramatic)、瞌睡的(Sleepy)、呆滞的(Spacey)等各种饥饿症状,它们都是一种标签。而标签的载体,也就是产品的包装,就成为了一种实体化的社交工具。消费者能因为互贴标签形成相互认同,甚至是族群归属感,从而对诱发这种情感的产品和品牌产生好感。
反观“饿晕了”、“饿炸了”等词,话题性在哪里?这些词虽好玩,但都只是在描述一种饿的程度,类似“程度副词”,并无多大实质意义。就如同你觉得一个女孩长得漂亮。你用“漂亮”、“美丽”、“好看”等词形容,是看不出区别的。但是你如果这样说:她性感得美、或她娇柔得美、或她帅气得美。这样的美,是能感知、有辨识度的。
3,提供社交红利。美国版士力架成立的线下临时“饥饿急救中心”,切合了“You are not you when you are hungry(你饿的时候就不是你了)”的Campaign主题。虽然确是一种“形式主义”,但醉翁之意不在酒,急救中心的目的不是为了给消费者送去士力架,而是为了提供社交连接的机会。
所以,“好玩不叫座”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High型的单向思维。你一定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团队一起头脑风暴,说到一个特别好玩的idea,越说越兴奋,拍手称赞,最后定夺方案,但从来没有自我发问:洞察在哪里?这样的洞察是切肤之痛吗?是否制造了社交机会?是否提供了社交红利?
最后补充想说的是:除此之外,就我目前搜索到的资料来看,今年中国版士力架的社会化营销,还有个缺失:无平台整合策略。该活动只在微博上发起,且效果一般。当然,“微博不再热了”不是借口,在微博上发起互动话题没有任何不妥。但其它平台扮演什么角色?
在一场社会化营销战役里,如何布局各社交媒体?要考虑两个问题:1,评估各社交媒体粉丝的质和量。2,各社交媒体如何形成互相导流。
(微信公众号:小圈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