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课程表》如何成为最佳营销案例》》》上海会务公司《《《
社交与社区
余佳文说自己在被骂的头几天不回应是利用免费资源做广告,因为骂我的人帮我业绩翻了30倍。而自己则在带着团队加紧改进产品,希望留住新进来的用户。抛开骂战与营销,超级课程表这款产品到底能不能留住用户?余佳文称今年5月超级课程表的应用内大学生用户已过千万,但注册用户和活跃用户的比例则尚不得知。除了最开始的课程表查阅和提醒功能,又推出了传纸条、下课聊等功能,意图弱化其工具属性,增加DAU和用户使用时间,最终实现商业化。
下课聊类似于百度贴吧和微博广场等内容社区,传纸条则是基于同一门课程的陌生人社交/轻社交。那么问题来了,超级课程表要做社交还是社区,或是两头通吃?超级课程表给自己的定位是校园社交软件,那我们就先来看看传纸条。余佳文给这个功能设计的场景是选修同一门课的同学发私信,讨论作业,并且鼓励用户多蹭课、多结交朋友。但是超级课程表的大多数用户都没有填写自己的真名,跟陌生人讨论作业显然不太实际。至于陌生人交友就更难了,因为用户不仅空白了真实姓名、也不会像陌陌一样主动上传自己的真实头像。想认识前排的漂亮姑娘,直接向同学打听会方便得多。要实现讨论学习,认识新朋友的目的,微信和陌陌都是更好的选项。
而下课聊则分为两个板块。校内区类似于以大学为单位百度贴吧,操场则是全国学生都可发言的微博广场,皆靠用户发帖回帖产生的互动创造黏性。以超级课程表上最热门的北京大学为例,这两个板块的活跃度都不高,校内每小时的发帖数在十条左右,每条回复数只有个位数甚至没有;以自拍和图片为主的操场每小时发帖约为一百条,内容大多数为没有话题点、没有明确对象的刷屏,屈指可数的回复也大多来自匿名的某同学。
对超过千万的用户而言,超级课程表仍旧只是一个打开看三秒就关掉的工具型应用,既找不到有营养的附加内容,也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在上面经营自己的社交网络毕了业就用不着课程表了,谁还会特意打开它认识新朋友呢?
耕地与航海
如果把做社区软件比作大海航行,靠优质或劲爆的内容吸引一波又一波的用户参与讨论,那么做社交就更像耕地,前期要辛苦而又耐心地积累用户,等到一定基数了再慢慢收割。
互联网产品的核心就是霸占用户的时间。如果不能持续产生内容爆点,用户会很快流失。靠数量庞大的小号草根生产内容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们没有话语权,没有人关心一个路人吃了什么、去了哪里。但爆点并非天天有,当平均用户发贴质量下降的时候,新用户新鲜劲一过,在上面花费的时间会大幅下降。如果余佳文要保持未来融资机会,他需要通过炒作自己保证足够的新增量,向投资人证明超级课程表是个活跃的社区。
不幸的是,比超级课程表更成功的社区软件百度贴吧、知乎和天涯社区都在商业化的过程中进展缓慢。通过发帖成为好友并且持续产生表达诉求的情况不是没有,但相较于强社交型的微信、QQ和陌陌来说,概率小得多。从这一点来说,社交是一个更好听的故事。
但积累用户是个不仅是个辛苦活,还得充分挖掘人性的弱点。免费语音让微信用户迅速抛弃了短信和电话,贪便宜的满足感实在让人难以抵抗;美女照片让陌陌三年做到了美国上市,孟子早说过食色性也;Instagram用户超过Twitter,这是满足了人们对他人生活的窥探,对更美好食物的羡慕和嫉妒,即便明知是加了滤镜也无妨。这样看来,一张课程表产生的社交关系是非常脆弱的。
骂战的确帮助余佳文挣够了眼球。但是尘埃落定之后,超级课程表到底是扬帆大海还是埋头耕耘,余佳文还得仔细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