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创新模式那么多,我们却难买下一个现象级综艺》》》上海会展公司《《《
每年美国、荷兰、以色列等电视节目模式的主要输出国不断推出数以百计的新电视节目模式,但是似乎过很多模式对于中国的节目市场来说还止步在望梅止渴的阶段。
究竟是国际节目模式创新进入了衰竭期还是中国买家的品味变得越来越高?
市场上没有下一个“现象级”
世像传媒节目模式合作总监杨南认为:“国际市场上,多年来的模式类型集中在娱乐、真实娱乐、真人秀、游戏竞技、选秀、生活方式(包括约会、婚恋、时尚、美妆、亲子、美食等)这几大类型中。新推出的模式无非是在这几大类型中对模式的核心要义、参与者、环节、播出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创新。”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国际市场上,四类节目模式受到推崇:
生活方式类,可以说欧美每年的创新节目模式中其实超过2/3都可被归为此类。而在这大类别中,“料理类”又是重点。之前此类节目均以竞技为主,而近两年现在加入了很多游戏元素在里面,例如《矮桌边的大厨》这个节目,让大厨指挥菜鸟做菜,给原本的厨艺比拼节目增添了许多趣味性。
社会反思类节目,这一类节目可以看做是反映时代精神的社会实验,它与当下的社会热点接近,但思想又稍稍超前。以今年备受关注的节目模式《追捕》为例,14名平民充当“逃犯”,30位由前警官和安全部门人员利用遍布全英的摄像头系统抓捕“逃犯”,节目希望让大家看到政府对公民的监控究竟到了何种程度?公民的隐私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保障?可以说节目本身互动性、刺激性非常强,也有不少的中国买家极为关注,不过一番“望闻问切”之后,只能遗憾这个节目离中国还十分遥远。
“穿越”成了这两年很多欧美节目的亮点。这个题材可与不同的元素混搭,无论是人文、历史,还是厨艺都能做成带有强烈怀旧色彩的节目。例如德国 ARD电视台的《历史游戏》,节目中两个名人小组“穿越历史”回到历史中的某个时期,参加那个时期的游戏和比赛,是一档融合历史和娱乐元素的游戏秀。
跨屏互动,App被运用到大型游戏节目中。可以说目前在技术上已经可以足够支撑,将线上线下打通,国庆期间芒果TV制作的《百万秒问答》正是用这种跨屏互动的方式,在相对时长里做成了一个人为的大事件。
因为大量的模式引进,几年时间中国的内容市场以“超英赶美”的速度碾过西方国家几十年压出的车辙,而总局“限真令” 发布,对当下泛滥的明星真人秀提出了批评,在这一政策导向下,各电视台将开始把目光更多地转向素人真人秀。“名人真人秀走到一个极致之后,全素人全外拍的真人秀一定会来,抓住普通人非凡的瞬间做文章就有戏,我最看好的,itv的《围观者》和华纳的《第一次约会》。”某国内视频网站内容研发总监说。
如此看来,国际节目市场仍旧一片红火,那么中国买家想要的模式究竟是什么?答案就是“下一个现象级节目”。乐正传媒研发与咨询总监彭侃告诉记者:
“大家都想要抓一个‘大’的,找下一个‘跑男’、好声音,但是一个节目能够成为现象级,并不仅仅是模式问题,还需要很多要素的配合,所以可以说‘下一个现象级’是可遇不可求的。”
某视频网站内容研发总监也指出:“自从芒果吕叔提出‘现象级’的概念,多少决策者在模式采买的时候抱着‘我现在买的这个应该是现象级吧’的幻想,急功近利,南辕北辙。”在他看来,虽说老牌传统节目如《好声音》,受到诸如《看见你的声音》、《隐藏的歌手》等一些新节目的挑战,但新节目在实力、能力、规模、影响力还不足以对老牌节目的霸主带来冲击,很多的新节目不过是昙花一现。
台湾综艺的今天也许就是韩综的明天
近两年,国内的综艺界就几乎被韩综”汉化”版本一统天下。但是随着韩国节目在国内越来越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而明星过度使用以及版权纠纷尤为严重。
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亚洲电视研发中心总监吴闻博曾表示:韩国的综艺节目是建立在“艺人经纪体系”与“本国社会文化体系”之上的。可以说韩国的艺人是与综艺共同成长起来的,一般演员片酬控制在制作费4成以下,而例如《RunningMan》中“国民MC”刘在石录制一次的价格大约在10万人民币左右。
但是目前国节目市场却大相径庭,艺人综艺片酬过高,动辄成百上千万,已成为大家广泛议论的话题,甚至有人将明星上综艺节目称为:中国最赚钱的职业。某视频网站内容研发总监说,
“韩国人自己名人用着便宜,真人秀几乎全是名人版,与急功近利的中国市场上的平台决策者、广告赞助商一苟合,造成目前这种真人秀‘非名人不投,非名人不做’的尴尬格局。”
在与明星真人秀相比天然缺乏关注度的情况下,该如何制作出“有意思、有意义”同时又有收视价值的素人真人秀?彭侃认为,在素人真人秀方面,欧美真人秀或可比韩国的真人秀提供更多的经验。他说:“节目主题的设定上,往往更具社会性;内容上的设置,加入更强的目标性;节目拍摄上,通过长期跟拍或固定摄像头拍摄积累大量素材,再在剪辑中挖掘出最能打动人的真人秀情节;节目选角上,找到“准明星化”、表现力强的素人,并进行周密的角色搭配。可以说这是欧美电视业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
随着韩国节目在市场上的广受欢迎,欧美模式看上去显然有些遇冷。但欧美很多模式公司并不因为中国市场大量引进并制作韩国模式而感到自己位置有所动摇。杨南说:“欧美输出模式和韩国输出人力的合作方式原本就不同,不过大多数欧美模式公司都对在中国市场的联合研发和联合制作敞开大门。”
不过韩国模式在中国市场的大量消耗,的确引起欧美很多模式公司的关注。彭侃说:“欧美很多模式公司开始主动去寻求与韩国的合作,ITV将与韩国的CJ娱乐合作,而韩国MBC、CJ娱乐也将很多模式交给欧美公司去代理,准备将很多成功节目向欧美推广,例如美国的MBC已经开始准备制作《花样爷爷》。”
韩国综艺节目一旦模式被引进,通常做法是派原班人马到中国参与拍摄或是指导制作。虽然在国人的眼中”外来和尚会念经“已经是根深蒂固的思维,不过“外来的和尚“多了,这“经”又要怎么念?
当初东方卫视跟浙江卫视都跟MBC谈过《无限挑战》版权的事儿,两家电视台都觉得自己妥妥拿下忙着找广告招商,后来杀出个灿星与CCTV霸气的拿下版权。然而《无限挑战》的韩国编剧跑到江苏卫视去了,东方卫视《极限挑战》和浙江卫视的《挑战者联盟》也同样出现了韩国团队的影子,于是围绕正版与山寨,四家电视台开始大乱斗。
“其实韩国自己也没啥创新,之前是偷扒日本、中东、北欧的某些节目概念。《隐藏的歌手》就更离谱,正版明明卖给了华策爱奇艺,但原班团队马上就可以来中国山寨另一个盗版,节操碎了一地,诚信碎了一地。”某视频网站内容研发总监表示。
为什么版权问题多发生在韩国节目?首先,韩国节目模式感很差,很多时候支撑节目的是创意,因此与其他节目的雷同性较强;其次随着韩国节目在中国大热,所谓的版权费也是水涨船高,很多电视台购买起来非常吃力。
韩国不行,试试欧美综艺?
如此乱象频生,那么韩国的节目在中国还是否更够长远的发展下去?在吴闻博看来,聪明的韩国团队应当对自身做出调整了。首先,如果让别人有购买模式的欲望,那么就应当将节目模式做成像欧美一样;其次,在版权费方便,适当做出调整;最后,韩国的创意在中国孵化需要时间,那么与其耗费时间纠缠是否抄袭,不如双方合作联合研发,把节目做的更好。
“十年前的台湾综艺就是现在韩国综艺节目的影子 ”吴闻博说,“韩国目前并没有将模式节目做到像欧美一样完善,更多的是靠技术和经验来支撑,但是中国电视人的技术总有一天会超过韩国,在我看来,韩国模式在中国大热的趋势最多再持续一年,它用全明星、大制作的方式吊起了中国观众的胃口,但是节目做久了我们就要问它传递的意义是什么?到2017年,韩国节目可能会开始向回收。”
韩国团队输出在中国已是屡见不鲜,那欧美的节目制作公司是否有打算与中国有更进一步的合作呢?
对此,业内人士均表示,欧美的很多模式公司非常想要参与到节目的制作中来,而不仅仅满足于模式的买卖。但是如果欧美也采用团队输出的方式参与到节目中,以目前中国市场能够承担的预算和成本,没有哪个节目能吃的消。
近年来,国外模式公司对中国实行了整体战略转移,他们越来越不倾向于仅仅向中国卖模式,单纯的模式买卖生意太小了。比较大的公司像BBC、索尼等,都在中国建了分公司,这些分公司是有制作能力的,因此他们希望参与到节目制作中来。
彭侃告诉记者:“欧美的公司希望可以提供更多的服务,例如制作人、灯光、舞美、技术指导。或在节目创意层面,他们的制片人参与策划,因为他们注意到中韩在这方面合作比较紧密,因此希望自己在这方面也有所作为。但之所以还没有发展到韩国一样,主要就是制作成本的问题,目前国内真正与欧美团队有深入合作的,也只有《最强大脑》这个节目。”
在国际模式公司眼中,电视台依旧是“爷”
目前在播的大型综艺节目中,社会制作公司已经占了大部分份额。但是国外模式公司对中国的电视台客户和制作公司客户的政策还是有所不同。
杨南表示:有的模式公司规定不能与第三方制作或咨询公司签合同,只能跟播出平台签;有的模式公司反而不能直接与播出平台签合同,需要跟第三方公司签约而以保证更顺利地履行法律程序;也有的模式公司给第三方制作或咨询公司开的价格远比播出平台要高,不过大多数模式公司其实并不介意买家是谁或因买家的不同而开出不同的价格。
而在彭侃看来,情况却没有这么乐观:“现阶段,国外的模式公司还是把电视台当‘爷’,对社会制作公司没有那么大的热情。因为许多国外模式公司在中国的运营思路还是跟市场变化脱节的,他们把电视台当成直接客户,殊不知已经没几个模式是电视台直接买的了。电视台本身作为一个播出平台,虽然能最终决定哪个模式上,但是社会制作公司整合资源的能力目前已经大大提高,有模式,有广告,有明星资源,将好节目推荐给电视台,电视台自然愿意播出。”
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对于很多的国外模式公司来说,中国的独立电视制作相对而言还是婴儿期,抗风险能力、资本运营能力、与广告商嫁接的能力也都处于婴儿期阶段。
“他们觉得中国的制作公司是不靠谱的,很多模式卖给你,但是一两年后模式却还没播出。”某网站内容研发总监对记者说。
“很多人认为买模式就是买Ip,其实并不准确,其实你买的是时间,是这两三年用这个Ip做一个中国版的时间。如果节目不能播出,对版权方是巨大的损失,因为他们认为这个模式在中国没有落地。而电视台本身就有自己的平台,总有缺口要去填补的,所以可以说第三方的制作公司在国内目前还是弱势,也许随着制播分离政策的推进,越来越多体制内知名的制作人下海,这种情况会转变,但这需要时间。”
因为模式引进,中国的内容市场两年时间买完了韩国十年的节目模式,而又以“超英赶美”的速度碾过西方国家几十年压出的车辙。前些年,中国买家还能从欧美模式库中挑选出有具有普遍价值的模式,而如今已越来越困难。
或许这也在给我们提个醒,中国也该开始学习像韩国一般,借鉴国外一些好的创意,进行不同元素的混搭和本土化的改造,也许到那时,我们就不必在国际市场上寻寻觅觅“下一个现象级”了。
(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