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数据合作,必要的话建立跨设备识别数据联盟
想要解决上述面临的挑战,最核心的其实还是要解决数据流通的问题。
胡宁表示:“虽然数据开放是个敏感的问题,但是如果包括媒体、广告公司、广告监测商联合广告主一起来推动的话,还是可以解决的。因为产业链条上的各方都拥有一部分数据,各方都没有办法保证自己的覆盖率足够完整,如果大家把自己的数据聚到一起并通过某种方法将它映射起来,得到用户完整的行为轨迹的话,这对多方都会有帮助。”
当然这其中会涉及到如何衡量各方对这一数据的贡献程度等问题,各利益相关方还可以深入探讨。胡宁认为,如果必要的话,行业可以建立关于跨设备ID识别的联盟。对此,腾讯以及AdMaster也持开放态度,毕竟流通中的数据才能产生价值。
2、加强流量质量分析,保证数据真实
中国的广告市场比较复杂,不管是广告作弊、Ip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山寨机横行还是诸多第三方浏览器、安全助手、广告屏蔽插件等,都会对现实的数据收集形成干扰。对此,一直以来致力于反作弊研究的任佩禹建议是想要做好跨设备,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流量质量分析,并努力获取真实、有效的设备ID及行为特征。如果数据从源头上就失真,那么后续的分析和利用就没有多大价值。
3、实事求是,端正广告主跨设备预期
最后周洲分享一点比较务实的建议,主要是针对目前行业各主体在向广告主解读跨设备ID识别时应持有的态度。大多数的广告主,由于之前没有过多地关注跨设备ID识别技术,在初次使用这样的服务时可能会放大它的价值而忽视它面临的挑战。这就需要销售在向广告主介绍什么是跨设备ID识别时做到实事求是,不要画大饼恶意竞争、也不要故意抬高广告主的预期,要跟他们详细说明目前国内真实的广告环境及跨设备识别的现状,这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业务开展,也有助于促进跨设备ID识别技术在行业内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