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传承 佛教文化的想象空间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与世界的交流与融合,通过策划活动进行整体推广是最佳的方式。例如,新活动传媒接触较多的佛教文化,佛教文化的推广绝不仅仅只是修建庙宇、佛像,举办仪式,而是要基于打造产业品牌的整体活动推广。
佛教产业开发的话题,对于新活动来讲是个老话题,因为这些年每做一个佛教活动都需要去思考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一直认为借助佛教文化营销地方旅游、推动经济发展没有什么不好。关键在于如何去开发,开发好了可以点石成金。比如南岳衡山的旅游一直打的是佛教文化的牌,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南岳的香客购买香火的钱都超过了10亿元人民币。但这主要还停留在烧香拜佛的初级层面,并没有将佛教进行产业化的开发,如果产业化和品牌化的开发这种效益将成倍的增长。
当然我们讲的对佛教进行产业化的开发并不是过度的让佛教商业化,更不是去宗教化。相反,这种产业化开发是通过对佛教文化的提炼并融合现代的营销理念对其进行产品化开发和品牌化的包装,比如佛教的有机食品就能包装成一个强势的健康食品品牌(这与绿色环保概念是契合的),同样,佛教文化可以成为动漫的题材,借助动漫演绎佛教经典(佛教中抑恶扬的内容与现代社会提倡真善美的道德情操也是契合的)。如果把这些产品开发好了,并让其成为佛味浓厚且响当当的品牌,那么其效益将是不可估量的。相反,很多寺庙并没有去开发产品,活动策划,而是通过收取门票等方式来维持寺庙运转,其实寺庙收门票的做法很不可取,佛教主张的就是众生平等,怎么能将没有钱的人挡在庙外呢,那无疑是对佛祖的亵渎。
香港佛教界一位有着深厚修为且令人敬仰的大和尚净雄法师,对于厦门钟山的石峰岩寺的规划就与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在净雄法师的规划中,石峰岩寺除了按照明朝的风格沿中轴线依次建造五重大殿外,还将建成休养区和有机食品区等功能化区域。整个佛教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让我们感觉到法师的理念已经远远超越了建造一个单纯的宗教场所的见识,他是融合了现代的营销学、品牌学、生态学及旅游和环保等理念来打造一个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基地。可以预见,这种新理念的融合对佛教文化的推广与提升在中国的佛教史上将会是里程碑式的突破。净雄法师的作为,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在严格遵照佛教传统仪规及各种戒律的前提下,开创新的吸收各种新理念、新技术,跨界整合资源并且使之为佛教的发展和推广服务。
佛教是一种开放的宗教,是一个外来的文化,中国的佛教文化就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道教、儒家文化等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成果。我们认为,佛教文化的推广,同样要有开放的、与时俱进的意识,只有具备了这种意识,才能利用现代元素、先进技术和专业团队,才能整合各种资源,真正做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佛教文化的推广活动必须要和现代元素相结合。佛教中的打坐参禅是非常传统的修行方式,一些寺庙也开始接受一些居士和俗人进行禅修,但目前流行的禅修还是常规的打坐、念经等方式,我们认为应该引入拓展训练、团队活动等要素,让它融合时代特色,具有时代气质。又如佛教文化讲堂,它既是一个宣讲传统佛文化的平台,更是一个用佛教思想解读当代社会现象的平台;它不是一家之言,而是多家之言;它是可以实现佛教文化跟企业管理、现代生活、健康、生命、环保之间的互动交流的。
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的世界佛教论坛,更是佛教文化活动跟现代元素相结合、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将佛文化发扬光大的重大活动。世界佛教论坛源起于三亚南海的一次圆桌会,这次圆桌会议提出要搭建一个全球各国佛教界首次对话、沟通、交流的平台。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2009年在无锡和台北同时举行,已经变成了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佛教文化盛会。我们从论坛拟订的13个议题中就可以看出它的高规格和大影响:
1、佛教修学体系:佛教修学体系的建设与反思
2、僧伽教育论坛:佛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3、南北传佛教对话:佛教的宗派融合
4、佛教大藏经论坛:大藏经的整理、保护与研究
5、佛教与文化论坛: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6、佛教音乐论坛:佛教音乐文化的抢救保护与创新发展
7、从佛教看环保:佛教与环境保护
8、佛教与慈善论坛:佛教慈善与公益事业
9、大学校长谈佛教:高等教育与佛教教育的互助发展
10、科学家谈佛教:佛教与科学
11、企业家谈佛教: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12、佛教的历史与现在:佛教的传播与民族性
13、现代哲学视野中的佛教:佛教与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