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策划神秘的查干湖冬捕延绵千年的渔猎文化
不久前,中国吉林查干湖第十届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刚刚举行,查干湖地区是目前中国北方唯一保持着用传统的捕捞方式进行冬捕作业的地区。查干湖冬捕早在辽金时期就享有盛名,虽然岁月更迭,查干湖冬捕的神奇、神秘与神圣依旧。如今查干湖的冬捕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祭湖醒网
千年传承下来的习俗
查干湖冬捕,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要数古老而又神秘的祭湖醒网仪式,那悠远绵长的诵经声、那些随着人们舞步跳动的各式面具、神秘的查玛舞、那些挥鞭远去喊着号子的渔工无不让人对接下来的下网捕鱼充满了期待。
祭湖醒网是每年查干湖冬捕前都要举行的仪式,是为了祭祀查干湖,唤醒沉睡的大网。祭湖醒网仪式是千年传承下来的习俗,主要是喇嘛诵经、跳萨满舞、跳查玛舞、诵祭湖词、诵醒网词、捕捞头鱼等仪式,场面盛大、神秘、壮观。
震天的锣鼓,轰鸣的法号骤然响起,吹着牛角号的喇嘛、带领数十名族人的首领、手托哈达的蒙古族少女、数十名身着皮袄皮帽的渔把头,让祭祀仪式的现场一下热闹了起来。
仪式开始,部落的族人们在场地围绕祭坛顺时针绕三圈后,喇嘛合掌站立在供桌前诵起祝福的经文。之后,渔把头站到场地中间端起酒碗,双手举过头,开始朗诵祭湖词和醒网词。随后,渔把头走到装载渔具的马拉爬犁前,将碗中的酒洒到渔网上,然后回到供桌前拿起包有羊肚的红绸包,崇敬地双手高举来到冰洞前将其投入冰洞,以此来祭祀湖中神灵。
祭完湖后,是捕捞头鱼的仪式。由渔把头确定头鱼冰洞位置,指定的人员在已经凿好的冰洞里下小网,捞出来的第一条鱼就叫开湖头鱼。
捕完开湖头鱼,渔夫接过蒙古族姑娘递上的奶干、炒米、喝过大碗的壮行酒后,飞身跃上马爬犁,随着长鞭一甩,马爬犁在喇嘛的诵经声与喧闹的鼓乐声中,向湖中急驰而去,湖上积雪随马蹄、爬犁飞溅,沉睡在寒冬中的查干湖仿佛也在这热闹中睁开了朦胧的睡眼,一年一度的冬网捕鱼正式拉开了大幕。
蒙古和契丹文化的融合
有记载的捕鱼祭祀活动要从早期的契丹人说起。以渔猎为生的契丹人信奉萨满教,认为渔网上附着神灵,非捕鱼期渔网入仓后已经沉睡多时,捕鱼前需要唤醒。醒网祭祀的主要是祈求捕鱼顺畅、安全、丰产。
后来,定居于此的蒙古族人经世代沿袭逐步形成了古老的祭湖习俗。蒙古族人以游牧为主,但是,查干湖、嫩江、松花江一带的契丹人、女真人长期从事渔猎生产,有醒网祭祀习俗。在不同生产生活方式的长期交融下,郭尔罗斯的蒙古人也逐渐地接受了契丹人的捕鱼生产方式,并渗入自己的文化。从此,查干湖冬季凿冰捕鱼前都要举行祭湖醒网祭祀仪式。
祭湖醒网两项祭祀同时进行的祭祀活动,是蒙古文化和契丹文化的融合,都是以萨满教为宗教根基的宗教活动(蒙古人的萨满教也称为博),都是以本族萨满诵词及萨满舞者配合进行。
查干湖冬捕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有着现代人对它的传承和发扬。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成立以来,深入挖掘整理了查干湖冬捕这一独具特色的渔猎方式,重现了祭湖醒网仪式、冬网捕鱼等活动。同时,在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上又增加了查玛舞、民族歌舞、头鱼拍卖、现场观鱼和大型文艺活动等。2010年,在中国吉林查干湖第九届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中,首次加入点燃圣火环节。
下网
渔把头首先要会识冰
很多人对查干湖冬捕如何下网感到好奇,查干湖冬捕所用的渔网,通常是2米宽、2000米长的条形大网,光下网就得八九个小时。下网的位置很重要,所以要凭借渔把头丰富的经验,判断选择鱼群聚集的地方。
石宝柱曾经是查干湖渔场的老渔把头,如今77岁的他已经退休。石宝柱说,他从16岁就开始当渔民,活动策划,从拉套、走钩、打镩、跟网、二把头干起,到1960年当上了渔把头。他说,冬季的查干湖湖水结冰厚达1-2米,在冰下捕鱼的拉网有几百米长,所以渔把头需要有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