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活动宜兴“梁祝故里”要玩“蝶变”
坐落于宜兴市张渚镇的国家4A级著名景区——善卷洞风景区近日从文化部领回国家级“非遗”匾牌,这标志着宜兴“梁祝故里”正式被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梁祝故事”千古绝唱
作为梁祝传说发源地的善卷洞位于宜兴市张渚镇的螺岩山中,很早以前,该洞就和法国里昂洞、比利时汉人洞并称为世界三大奇洞。而就是这个奇洞旁有个美丽的小村庄,就在这个小村庄的一户农家,在晋代出了一位才貌双全的奇女子叫祝英台。
就是这位祝英台和梁山伯共同演绎了“梁祝共学、齐鲁游学、东吴访友、互赠信物、托言嫁妹、殉情化蝶”等动人故事,展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一段读书、生活、恋爱、殉情到复生的非常经历,演绎出凄美、委婉的千古绝唱。
在善卷洞边走一遭,梁祝故事中的情节历历在目。你会感到,这里是梁祝文化的天然博物院。善卷洞后洞边上,有一个古亭,上面有一块石碑,石碑上面是唐代宰相李宾所题写的“碧鲜庵”三个大字,这个碧鲜庵,就是当年祝英台读书处。她小时候数年寒窗,就是在这个庵中度过。可惜今天只能看到这个亭和这块碑了。
现张渚镇祝陵村是祝英台的陵墓所在,所以得名。今天,我们还能看到一块石碑,上面篆体字写着:“晋祝英台琴剑之冢”。在通向这个村庄的道路上,有着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的地名:黄泥墩、凤凰山、观音堂、土地庙、荷花地、英台井、恶狗村、茶亭、七里亭、十里亭、胡桥等等。
千百年来,梁祝故事广为传颂,和“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享誉海内外。
梁祝故乡在宜兴
宜兴梁祝“申遗”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近几年来,随着各地旅游资源的大开发、旅游经济的大发展,“梁祝”也成了许多地方竞相争抢的“宝贝”,现在全国自称“梁祝”故乡的不下十几处,除宜兴外,还有宁波、绍兴、杭州、曲阜、清水、舒城、河间、嘉祥、江都、蒲州、苏州等十多个城市,据了解,全国各地至今共发现梁祝读书处6处,分别在杭州、宜兴、邹县等,发现梁祝墓地10处,分布于甘肃清水、安徽舒城、江苏宜兴等,有关梁祝的景点则数不胜数,一时间,宜兴“梁祝”申遗之路变得异常艰辛起来。
然而,宜兴不仅有前面说到的许多“梁祝”遗迹遗址,还有大量的史料和文学作品。最早记述梁祝故事的史料为《善卷寺记》,该寺记始记于齐武帝元年(公元483年),距梁祝故事发生的年代仅130年。
现存最早的记载梁祝故事的地方史志为宋咸淳(公元1268年修)《毗陵志》,该志比明嘉靖《宁波府志》(公元1560年修)早了290多年。该志“卷二十七,古迹”记载:“祝陵在善权山,活动策划,岩前有巨石,刻云:‘祝英台读书处’号‘碧鲜庵’。俗传英台本女子,幼与梁山伯共学,后化为蝶,其说类诞。”以上词条说明:碧鲜庵是祝英台读书的地方;祝英台与梁山伯是幼年时期的同学;齐武帝赎买英台的旧产(故宅)创建了善权寺,明确了祝英台旧宅在宜兴善权寺的位置。同时,咸淳《毗陵志》明确宣称有祝英台这个人,也有她的住宅,从而为我们解开了祝英台是虚拟人物还是历史真实人物的千古之谜。
宜兴明《万历志》、常州府清《康熙志》、宜兴清《雍正志》等,均有梁祝史料记载,延续不断。所刊载宜兴梁祝的地方史志之多,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
明代作家冯梦龙《喻世明言》云:“东晋宁康年间,国山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学三载,不知祝乃女子,结为兄弟,寝食与俱。”历代宜兴歌咏、描写梁祝的诗词、游记不绝,传存的作品达30多篇(首)。梁祝故事还可以从宜兴张渚镇祝陵周边的地名风物得到印证。如善卷山有英台竹,宋苏东坡在宜兴创词牌《祝英台近》,清万贡谬书斋名“祝英台近山房”,并著有“祝英台近山房诗”一卷,“祝英台近山房词”四卷。因此,国家文化部经过认真考察论证,查阅大量史料,确认宜兴为“梁祝”故里,授予宜兴“梁祝”非遗牌匾。
梁祝文化进军“世遗”
梁祝故事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经过千百年来的流传、派生、创作,形成了独特的“梁祝文化”,它不独为中华民族所钟爱,而是早已超越国界、远播域外,成为东方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作为梁祝故乡,宜兴市、张渚镇两级政府和善卷洞风景区在发掘、整理、保护、繁荣我们祖国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不断加大了对“梁祝”遗迹遗址的保护、修缮力度,充分整合好梁祝文化资源;依托善卷洞风景区成立“华夏梁祝文化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