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活动亲历世界上最疯狂的舞龙节
虎年的正月十五,当夕阳落入地平线,黔东南的苗族百姓和中国的其他民族一样,合家围坐在火炉前吃着火锅、喝着米酒。晚上7时许,最先耐不住寂寞的人,点燃了第一个花炮。安静平和的苗乡被腾空升起的礼花照亮,我所在的雷山县城顿时沸腾了,鞭炮的响声打破了黑夜的寂静,此起彼伏的礼花在天空涂抹着辉煌灿烂,编织着满天羽锦。
龙来了。从正月初三开始,苗家的龙便在极为神圣的祭祀仪式上编制而成,经过十多天的舞龙串寨、拜年讨喜、参加比赛等活动,今天终于要接受烈火的考验了。这一夜,所有的苗龙都将在苗族人自制的嘘花竹筒面前变成焦黑的骨架。而这一夜,勇敢的苗族舞龙人和嘘龙人都将在炫目的嘘花前和鞭炮的巨响旁,宣泄着自己的欢笑、展现着自己的勇敢。
舞龙拜年
古志有载:“苗人好舞龙灯,划龙舟。”“舞龙嘘花”的活动应该说是从正月初开始的,初三、初五或初七,总之不得用双日。祭龙仪式是在水边举行,因为苗家人认为龙是在水里生活的,没有水的地方是请不到真正的龙神的。如果该村寨附近没有河流湖泽,那就在井边举行。
祭祀仪式是以每条龙为单位的,由耍龙灯的领头人主持。众人们请到龙神,便开始编扎龙灯。编龙亦是十分隆重的事,编龙要请师傅并给师傅聘礼,礼物是:一块猪肉、一只红公鸡、十二元钱、一匹缎子、一斤酒(可多给)和几挂鞭炮。龙灯准备完毕,就要到各家各户去拜年,称为“出龙”。出龙也同样是选择单日,过去出龙是讨糍粑为主,现在的日子好过了,没有人家再给糍粑了,直接就是现金。
初十,雷山的主要街道上有许多的龙在挨门挨户的拜年。我跟随其中的一条龙走了一条街,进门拜年的人是那个戏龙的人,他进入店铺后就将手里的圆球转得飞快,然后说一些吉利话,龙在外面不进入店铺,但锣鼓手们将锣鼓打得震天响。整整一条街,只是有一回整条龙钻进了店铺,那是个超市。店铺的老板们没有不给钱的,但多为一元或五角。我问一个手机店铺的老板,给多少为合适?他说:龙太多,天天都来(应该是正月初十至十五)。所以,这些天给下来,如果是每次1元,也需付出50元以上。
苗族的舞龙嘘花究竟起源于何时?目前我还不得而知。去年年底,我去台江拍摄时,当地的朋友给我讲了一个很有趣的舞龙故事。1972年正月十五,台江县城周边的苗族百姓,实在不满当时“文革”政策,决定舞龙庆祝,这在当时可是非常疯狂的举动。砸烂“封资修”的年代,舞龙早早就被取消了。而这次舞龙竟然还是四条龙,更有甚者,舞龙的苗民计划舞进县城。得到消息的“革委会”迅速调集了大量全副武装的民兵,上好刺刀、一字排开,守住县城的各个路口。舞龙的苗民被激怒了,用几十斤的龙头重重地砸在民兵的刺刀上,全副武装的民兵防线顿时散开。四条狂怒苗龙直接闯进县城会场,当时会场里正在演节目,据说是用苗语演唱山东快书。苗龙一直舞到舞台上,将演出的人赶下舞台。这是我听到的“文革”时期最叛逆的百姓造反。事后,舞龙的苗民没有得到什么处罚,也许是法不责众,也许是当时的县领导也不满“文革”政策。
勇敢者的节日
“舞龙嘘花”是贵州省黔东南州苗族地区元宵节期间的一种特有的舞龙方式。台江县的舞龙规模较大,正月十五,也就是嘘龙的那天,舞者裸身仅穿短裤和戴安全帽,每条龙约二十人,两手执龙,按照排练的动作将龙舞动,所到之处,喜好观赏龙灯的人们买来嘘花筒对龙嘘花(据说凡参加嘘花的人来年会有好运)。嘘花筒由整节楠竹或棕树挖空内心制成筒,然后在楠竹节或棕树空心内填满配制好的火药(硝酸钾、硫磺、木炭)以及铜砂、钢砂、打火石和玻璃碎末。挤紧用干黄泥巴封口压实而成花筒,这种花筒嘘放时能喷出三五米高的开花火焰,对空放如火树银花,用这样的花筒嘘龙灯,每筒可跟龙连嘘四五十米,
形成一片强烈的火海,舞龙者则英勇无畏地在火海中跳跃奔腾,奋勇前进。整个场面惊险、刺激、火爆,故外界称台江的元宵舞龙嘘花节是“世界上最疯狂的舞龙节”,是“勇敢者的节日”。
笔者这次去的雷山县也有“舞龙嘘花”。雷山的舞龙嘘花显然比台江的要温和一些,然而这也已经让我这初次拍摄“舞龙嘘花”的摄影人,吓得东躲西藏了。之前,为了搞清楚他们的嘘花竹筒里,除了火药究竟有没有钢砂、玻璃渣之类的填充物?我四处询问,找到并拍摄了他们制作嘘龙竹筒的过程。严格地说,他们自己制作的嘘龙竹筒里确实有钢及玻璃类的东西,但不应称之为“砂”或“渣”,应该称为“粉”。与火药一起拌入钢粉的目的是,喷出来的火焰非常好看,那些钢粉就是落地了,还在闪烁着迷人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