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活动三江富禄“花炮节”探秘
沿着柳江河的源头——都柳江河往上,直往深山走去,一路上你会遇到很多奇异的人和事,有些甚至让人感到神秘,就像刚刚过去不久的农历三月二十三,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苗族乡的第三个花炮节。
这是今年富禄最后一个花炮节,由离富禄街往上仅一公里的葛亮村主办。信仰妈祖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是妈祖诞辰。让人奇怪的是,葛亮村是个侗族的村落,然而村中却有一座保存很好的闽粤会馆(即天后宫,妈祖庙)。
众所周知,侗族崇拜的是祖母神萨岁,来自闽粤的客家人崇拜妈祖,为何侗族人却在妈祖诞辰日举行如此隆重的花炮节?苗乡里举行的花炮节到底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一路上,老人们告诉我,要想真正彻底地了解花炮节,必须了解都柳江河和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
神秘的祠堂
农历“三月三”前夕,柳州市档案馆副馆长罗方贵再次前往富禄。这是他第三次富禄之行。但他此行并非仅为一睹花炮节盛况,而是试图解开出现在都柳江沿岸苗山侗寨,让他困惑已久的宗祠文化。
宗祠是华夏汉人维系团结、教化、保护族人的祠堂宗庙祖先崇拜系统,始于中原,现却主要留存于南方,特别在客家人居住地往往都建有祠堂,或许说曾经建有祠堂。
罗方贵发现,随都柳江往上,良口乡、富禄乡均可见到祠堂。特别在良口乡的和里、南寨,至今仍保存有梁姓、杨姓等4座祠堂。这些祠堂大都是青砖硬山式建筑,典型的汉族建筑风格。然而,祠堂所在都是侗族村落,村人住的都是吊脚楼,并以侗族人自称。为何汉人的祠堂会出现在这些苗乡侗寨?
村中老人告诉罗方贵,他们的祖先100多年前从江西迁来,原先是汉人,在侗乡安家之后与当地民族融合,就落地为侗了。葛亮村那座闽粤会馆也是客家人所建。
俗话说:“高山瑶,半山苗,汉人住平地,壮侗住山槽”。当时陆路交通闭塞,山路难行,惯住平地的汉人为何,又如何跑到这深山老林里来的?老人们说,他们从水路来,为了生计。
都柳江上的号子
水路自然是指都柳江。
“渔翁夜傍西岩宿,活动策划,晓汲清湘燃楚竹。烟消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柳宗元的这首《渔翁》描述的虽是湖南永州的山水,但用来形容都柳江风光也是十分传神的。
车行321国道,便可览一江秀色。都柳江两岸重峦叠嶂,堆青拥翠,苗村、侗寨、水舍隐现其间,江水清澈纯净,古榕垂竹倒映,渔舟往来其间,如一卷卷岭南山水画。
但这只是文人墨客眼里的都柳江,而生活在两岸的居民对这条河流的记忆除此以外还有艰辛。特别是远道迁来在水上营生的汉人,人生命运与这条河流紧紧相连。他们船只在河上急流 中出没,他们拉纤的脚印曾深深印在这条河流的两岸。
都柳江发源于贵州独山县,从里腊到广西三江县老堡口河段称为都柳江,之后纳入融江、柳江、黔江,最终入西江、珠江下海。也就是说船行都柳江,上可至三都,下可至香港。
据历史记载,都柳江水运始于北宋,主要是木材和盐运通道。明万历年间商民自怀远(三江古称怀远县)引粤盐入黔,水运渐兴。
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土归流”时,云贵总督鄂尔泰自广西运输军粮,组织官兵将三都至榕江间的部分明显碍航礁碛进行疏凿,同时铲除沿江纤道上竹木荆棘,以利纤挽,通航水平初具成效。
而富禄地处都柳江中游北岸,南接融水,东与贵州从江、黎平接壤,西邻融安长安、柳州,历史上是贵州、湖南通往广西、柳州、梧州、广州的交通枢纽,是都柳江流域的一大重镇和最繁华的商埠。而汉人(主要是客家人)的到来正是这一进程的极其重要力量。
张新忠是客家人的后代,曾经在三县侗族自治县富禄航运站工作多年,对客家人迁入富禄的典故颇为熟悉。他说,汉人,特别是其中的客家人正是宋末明初随水而来,从福建、广东等地不断迁徙到广西,到三江到富禄。他们从葛亮、富禄贩卖木材、大米、药材、土特产到现融安县长安镇,然后从长安购置日用百货、杂货、盐巴回来开铺经营。据1948年出版的《广西年鉴》记载,民国30年(1941年)富禄仅商船就有407艘之多。
长安镇因水运而富,富禄亦如此,因此富禄又被誉为“小长安”。
从事商业往来绝大部分是以客家人为主的汉人。据富禄老人赖伟隆回忆,其祖上原为福建省永定县高第村客家人。因家乡地少人多,难寻生计,嘉庆年间,太祖宝堂公率其弟华堂公、燕堂公从福建来广西长安(现融安县政府所在地)、葛亮、富禄做木头生意,后在葛亮、富禄开商铺。现富禄街上,有70%的人家是客家人的后代,大多从事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