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活动兰溪下潘索面文化节将开幕
12月2日,中国·兰溪下潘索面文化节将在女埠街道下潘村举行,届时将有包括索面制作、筛麦比赛等在内的一系列丰富精彩的活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向本网报名参加,本报将带你走进下潘,一睹索面制作的民间工艺,饱尝索面美味。
据了解,下潘索面是浙中一带名优土特产,其显著特点是长、软、韧、滑,柔软如丝,折而不断,还可以结成民间讨彩的“8”字形,是干面中最长的面食之一。
下潘索面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隋炀帝时,活动策划,潘氏家族从河南下迁居兰溪,由故乡带来的主粮面点制作工艺代代相传,流传至今。明朝前期,下潘索面以自食为主,到了明代中叶,逐渐被周边村民喜爱,成了换粮商品,至今还保留着调换的术语,如“二换一”,即二斤小麦或米、杂粮换一斤索面。抗日战争时期,兰溪沦陷,各地磨坊停办,而下潘村磨坊达到100余家。那时,下潘人不但做索面,还经营麦粉生意,兰溪、梅城、汤溪、龙游等地的麦粉大多由下潘人提供。
索面的制作有一套行规习俗,从拌粉到卷面,前后需12小时。制作索面的材料有小麦粉、盐、净水、米粉,制作工具有索面缸、索面板、索面箩等。下潘人有“索面只传媳妇不传囡”的说法,所以下潘人代代子孙做索面,而嫁到别村的媳妇不会做索面。
下潘一带过年除夕谢过年后,人人都要吃索面,年初一早上下潘人还要吃索面,寓指日子越过越长;亲朋好友过生日,要吃索面(又称长寿面);索面还能为产妇通奶(本地称化奶),俗话说烧一碗葱油索面,产妇站在屋檐下吃完索面奶水就会像檐头水一样流淌。
下潘索面文化节当天,还将举办筛麦(化麦)比赛、上面比赛、挂面演示、文艺演出和广场电影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