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各民族节日
跳苗节大土苗寨的跳苗节是一个欢庆的节日。在寨脚专设的约1000平米的跳苗场里,男男女女在芦笙乐队的伴奏下,围绕场中央一株高七、八米的雕龙画凤跳苗柱翩翩起舞。随着歌舞高潮的到来,六至八位穿戴整齐的苗家人会将客人面朝上不断抛起,直到你喊出至少三声救命,方才停止,并要你喝下三杯竹筒酒,才得以放过,这种习俗被称为甩人。除了甩人,跳苗节还有踩点子鼓、爬木花杆等活动,这些活动都各具特色、韵味无穷。
瑶山陀螺节瑶山白裤瑶人过大年最热闹的娱乐活动就是赛陀螺。因而,瑶山人也把春节叫陀螺节。瑶族小伙子的陀螺比一般的陀螺要大一、两倍,重二、三斤,并在陀螺上漆上各种颜色,以示区别。
陀螺比赛由瑶族德高望重的长者当裁判。谁的陀螺转到最后,谁便是优胜者。或以陀螺相击,谁的先倒地谁为输家。得胜的小伙子,甚得姑娘们的青睐。
凿壁谈婚瑶麓乡的瑶族人家,在姑娘长到十七八岁时,老人就在自家紧靠正门的厢首板壁上凿一个小孔,瑶语称为K笛,汉语译为青春孔 、谈婚洞。每当月上树梢时,多情的小伙子便到姑娘的寮房前,将随身带来的小木棍插入K笛孔中,弹起独弦琴,唱起古老的情歌。若姑娘对小伙子有好感,就将细木棍接入房里,两人隔孔喁喁细语。一对年青人隔孔接触一段时间后,姑娘才会打开大门,让心上人登堂入室。待感情日深,姑娘就会唱起《碗筷歌》:你快去求你的舅,快去问您的娘,快去,请寨老择个好天好晚!我好上你家木楼去洗筷洗碗!小伙子便激动不已,他知道,这便是姑娘的山盟海誓。
瑶山人和鸟瑶山的男子人人会玩鸟,懂捕鸟、驯鸟,而且视鸟儿如珍宝。无论走到哪里,随手都拎着鸟笼,上坡下坎,宁可自己跌倒,也要保护心爱的鸟儿。因此,瑶山几乎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挂有鸟笼。
瑶山人同鸟儿如此不同寻常的关系,据说来自一个神话传说。远古时代,瑶族祖先忽遇洪灾。危难时刻,鸟儿冒着危险飞涉重洋,从遥远的彼岸衔来谷种,使瑶山度过劫难,得以世代繁衍。于是,瑶山瑶族人同鸟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以至于瑶山人不仅生前爱鸟,死后其坟前的木柱顶上也要刻上鸟儿,以让死者在九泉之下依然有鸟儿为伴。
瑶山乡长席宴瑶山瑶族乡的长席宴被当地人称之为瑶王宴,是生活在黔桂交界的瑶族同胞沿袭千年的传统习俗。每遇到红白喜事,全寨男女老少都会聚在一起吃瑶王宴。 宴席由德高望重、品德端正、家庭兴旺、人丁齐全的年过八旬的寨佬主持,每户出一张方桌,4盘菜肴,4斤米酒,4对碗筷,4个酒杯,集中到寨子中央,摆开100桌连席,帮助主人家招待亲朋,同时每家派出一人参与共宴,陪客人敬酒。
瑶族猴鼓舞流行于瑶山白裤瑶人中的一种舞蹈。舞时,众人围成一个大圈,皮鼓立于圈中,另一侧悬吊着数面乃至10多面铜鼓。每面铜鼓两名乐手,一人击鼓,一人在鼓后手持饭钵一般的土共鸣箱,戽水一样在铜鼓背面一进一出,以使铜鼓声更加深沉悦耳。铜鼓声中,皮鼓手围着皮鼓一边敲击,一边摹仿猴子的各种姿态和动作攀爬跳跃,舞姿柔中有刚,轻重分明,充分体现了瑶族人民剽悍英武的形象。
布依族矮人舞一般由10余名青年表演。男青年头罩一个长至胸部的大竹箩作帽子,胸部扎两根竹条穿于衣袖中作 手,腹部画上眉毛、眼睛和鼻子,扮成一个头大、脸宽、身短的小矮人。而女青年只须戴上一个娃娃面具,衬比之下,更显出小矮人粗身材的可笑。
表演时,小矮人在高大的女朋友面前,随着乐曲活泼起舞,时而扭胯转圈,时而扭动假手。特别有趣的是,矮人们随表演者肚腹一鼓一胀扭曲变化的脸部表情,忽而哈哈大笑,忽而怒气冲冲,夸张诙谐,活动策划,憨态可掬,体现了布依人的幽默、乐观和自信。
布依族傩事、傩戏布依族傩事流行于播尧、翁昂、捞村等乡。一般活动3天,法事有18道程序,繁褥复杂。三天中多为斋醮念经,只有第二天晚上才上演傩戏。傩戏是戴面具演戏,面具俊雅而清秀,最多可达36面。服装多为戏蟒袍类,道具有罗伞和裙子等。伴奏乐器为八仙(锣、鼓、钹、长号、二胡、唢呐、笛子、卡拉板)。演出以道白为主(布依傩戏以布依语说白),间掺花灯和山歌。现在流行的傩戏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董永卖身葬父》、《瑶伙计打山》、《蒙官断案》等。